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投中网的宁浩不敢孤注一掷,如果您对宁浩不敢孤注一掷感兴趣,请往下看。
宁浩踩着陈思诚过河。
电影《孤注一掷》上映第15天,票房就即将奔30亿,如果不出意外,它将超越《消失的她》,成为2023年暑期档最大的票房贡献者。 它的火爆,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五年前的那个夏天。2018年的7月,《我不是药神》像是一枚定时炸弹,一投入市场,就如期引爆。票房数字飞速跳动,逐步飙升至30亿+俱乐部。口碑更是惊人的好,598万用户,在豆瓣为它打下9.0分的豆瓣评分。关于《我不是药神》的讨论也从电影迅速扩散到社会话题,知识产权、平价药、生命权、医保制度……最终又返回到《我不是药神》电影本身,矛头直指所谓的“现实主义”。过往点滴令人动容,优秀的经验也可供复制。五年后的这个夏天,《孤注一掷》这部与《我不是药神》同出一“脉”的影片,同样从社会议题出发,同样将舆论点燃,也同样来势汹汹地,将宁浩与坏猴子,搬到了大众眼前。《孤注一掷》中了基因彩票再没有那个暑期档,能像今年一般让人难以预料。在《消失的她》狂揽30亿+票房时,所有人都以为暑期档冠军已经预定。它压倒性的话题优势,几乎让同期电影毫无还手之力。但谁也没想到,在暑期档走入尾声之际,《孤注一掷》来了。这个比《消失的她》投资更少、更不被看好的电影,借由令人胆寒的现实议题横空出世。影片题材是近几年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电信诈骗。缅北嘎腰子的暗黑传说,早在今年年初,便经由短视频引爆了互联网,它将诈骗、犯罪、东南亚这几个词紧紧联系在一起,将境外电信诈骗集团的网络关注度推到了历史最高。 《孤注一掷》来得恰逢其时。这个项目起始于2020年,当年诈骗话题已经开始走热但仍属于小众话题。而经过这些年来的发酵,社交媒体上早已弥漫开来的缅北恐惧,也为这部电影形成了潜在的宣传契机。 以至于电影还未上映,《孤注一掷》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型话题制造机。宣发团队也深谙舆论风向,在抖音,王传君和张艺兴是传播重点,从#张艺兴被打,#王传君不像演戏,建议警察调查#,再到全网掀起模仿王传君拜佛的风潮,借由抖音,《孤注一掷》这场风暴愈刮愈烈。目前,《孤注一掷》在猫眼的预测票房,已经飙升至38.26亿,这意味着,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它超过《消失的她》成为2023年暑期档票房冠军,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但另一方面,伴随着高票房而来的,则是关于《孤注一掷》“按需定制”的争议。在《孤注一掷》的豆瓣热评里,有一个高赞评论这样写道:“质疑思诚,理解思诚,成为思诚”。会有这种观感或许不难理解。尽管同为坏猴子出品,但相比于五年前《我不是药神》的鞭辟入里,《孤注一掷》的故事的确太浅薄了。无论正派还是反派,似乎都在为电影主题和现实话题扫清道路,以至于人物的塑造、情感的递进、善恶的转变,统统都不翼而飞了。观众很难看清他们各自挣扎的内心,一切猎奇、血腥和千言万语,似乎都可以凝结为一句教育口号:不轻信、不贪财、不理睬。这是典型的“陈氏电影”套路。影评人梅雪风曾这样形容陈思诚的创作思路,“它对时事有着猎隼般的热忱和精准度。现实中‘东南亚噶腰子’的传说方兴未艾,《消失的她》就适时地承接了大众这种津津乐道的兴致。现实中家暴等女性权益话题热度不减,《消失的她》同样在其中对此深挖广查。现实中的关于阶层的焦虑,在《消失的她》中,被直白地描述于经典的单纯富家女和腹黑底层男的故事。” 随着电影扩散的社会话题,几乎百发百中地引爆了最大程度地讨论,观众、片方、资本几乎达到了利益上的最大平衡,一点点剧情上折损几乎显得微不足道。《消失的她》如是,《孤注一掷》亦如是。坏猴子的B面在过去,这种类同于产品经理一般的创作思路,或许很难会和宁浩与坏猴子联系在一起。2014年,电影局派遣了宁浩、陈思诚、肖央、路阳和郭帆一起去美国好莱坞学习,在日后的交流里,陈思诚与郭帆时常在采访中提起,那次学习让他们对于电影工业化有了很多思考。但宁浩对它的感受是,“没啥感受,挺好玩的,加州阳光挺好的。”那一年,坏猴子成立第二年,宁浩还在为电影《无人区》忙碌。在宁浩的理解里,与自然赤裸相见,以及对人性的绝望,是《无人区》的主题。彼时,宁浩还是大众所熟悉的宁浩,《无人区》也还是京城电影圈中一个隐秘的传说,看过的人说这是一部风格强烈的电影。最夸张的一句调侃是:“网上说京城逼格高,其中有一条就是看过《无人区》。”成立坏猴子的初衷,是因为宁浩不想把作品的命运交给甲方。2015年,影视行业涌入大量泡沫,电影的门槛逐步降低,宁浩觉得受到了冒犯,“我拍一个电影,你们可以随便说我也要来拍,我从来没听过哪个人说自己组织一支警察队伍,去当警察。你们怎么就非要到我们这个行业来搅和?你们又不是干这个事情的。”可一旦选择这个模式,就意味着他必须和更为商业化的一面逐渐捆绑在一起。从2014年自己参与发行的《心花路放》开始,坏猴子正式入局,成为牌桌之上的玩家。恰恰也正是这部电影,在发行阶段和猫眼联手做了中国电影史上最早的大规模线上票补,以大量9.9元的低价票将用户吸引到了影院里。尽管宁浩一再在采访中表露出踌躇,“每个人都这么矛盾地活着,被迫矛盾地活着。虽然干得不高兴,但被迫还是得干,结果就是不开心”。但对于此时的宁浩和坏猴子而言,终归还是参与到了近十年中国电影产业最重要的变革里。而自《疯狂的外星人》杀青之后,宁浩已经多年没有继续拍摄长片了。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推出的青年导演作品逐步面世,从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奇迹·笨小孩》,到申奥的《受益人》《孤注一掷》,几部片子票房亮眼,不仅仅让监制宁浩赚得盆满钵满,也让其背后的合作伙伴,瞄准了“坏猴子”这块声名赫赫的招牌。一个典型例子是,2018年,出身于坏猴子的导演温仕培执导的犯罪片《热带往事》还未上映,便接连收获了北京文化和欢喜传媒的投资,前者宣称2400万元投资《热带往事》,后者则宣布1200万元投资,并出资500万元-800万元参与宣发。其中,宁浩与欢喜传媒之间,则又是深度绑定关系。2015年,欢喜传媒的前身21控股发布了一则公告,内容涉及认购新股份及更改公司名称等事项。21控股向认购方发行约17亿股股份。其中宁浩出资1.75亿港元,获得增资后的19%的股份,成为欢喜传媒的明星股东,截止到目前,宁浩仍然持有欢喜传媒1.15%的股份。可惜的是,这部被寄予厚望的《热带往事》,却是坏猴子出品的电影中唯一一部没赚钱的影片。影片总票房最终定格在6409.6万元,片方分账为2138.7万,相比于1.2亿的成本来说,亏损较大。尽管这已经不耽误坏猴子的声名远扬了。在2021年,坏猴子电影计划扩编,签约导演数增至19位。但种种缠绕式的关系,让宁浩和坏猴子开始背负越来越多人的期望,也越来越难以承受失败。 有媒体统计,在这些年里,坏猴子文化参与投资13部电影,累计斩获179亿元票房。宁浩越来越像一个成熟的商人了。宁浩闯入危险战场与此同时,在这些和市场、产业走得更近的电影里,宁浩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他不得不越来越多地参与他所不喜欢的竞争,不得不和商业化走得更近。 宁浩的上一部作品是主旋律拼盘影片《我和我的家乡》。一部写满了政治正确、正能量与通俗喜剧的命题电影。他负责其中的《北京好人》单元。整个单元不过短短二十多分钟,和一部电影的体量相差甚远。再往前追溯,则又是《我和我的祖国》中的一部单元短片《北京你好》。宁浩在采访中透露,离开那把导演椅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要拍什么。不是因为没有时间,也不是因为疲惫,而是没有觉得什么东西拍出来有意义,拍啥?世界上又不多一个商业片,又不缺一个商业片。”或许很难想象,这样的话会出自这个有着“鬼才”之称的导演口中。在《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里,宁浩曾掌控过最多6条叙事线,依然保证了较高的完成度。但自《疯狂的外星人》起,大众对于宁浩,好像不再买单了。 而宁浩自己,也的确没能破解“出道即巅峰”的宿命。在靠《疯狂的石头》获得第12届华表奖最佳新人导演奖和第7届华语传媒大奖最佳导演奖之后,宁浩没有再获得任何主流奖项。 他在票房上越来越成功,但表达却越来越令人失望。 而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或许是宁浩在走上商业导演这一条路后,必将会面临的命运。 2006年,《疯狂的石头》投资300万,最终票房2300万,创造了低成本电影的奇迹。当年,这部电影的发行方是中影集团,韩三平看了片子,很有魄力地定下了一百个拷贝,要知道同年上映的《无极》也才发了三百个拷贝。后来,韩三平很悔恨,要是做三百个拷贝,这部电影绝对能破亿。 到了2009年,《疯狂的赛车》以1000万的投资,斩获过亿票房。但对于这部电影,宁浩的自我评分并不高。在《混大成人》里就曾,他曾这样追溯自己的创作之路:“做《疯狂的赛车》的出发点不是从电影创作本身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市场的角度出发。”结果证明,宁浩复制了自己的成功,这也让宁浩继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之后,顺利成为亿元导演俱乐部的一员。但到如今,这样以小博大的奇迹已经很难如期出现了。或者可以说,投资不够大、成本不够高、后台不够硬,连竞逐电影的入场券都难拿到。这意味着,在接连证明过自己票房号召力之后,宁浩已经很难退回自己中低成本喜剧的舒适地带了。以《疯狂的外星人》为例,这部看似平平无奇的影片,背后仍是多方利益的牵扯。这部电影的主演是黄渤和沈腾,出品方是欢喜传媒和坏猴子,保底方是乐开花影业。欢喜传媒背后是徐峥,坏猴子背后是宁浩,而乐开花影业背后则是王宝强。可以说,《疯狂的外星人》这块肥肉,在上映前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一滴汁水都没留给外人。这意味着,这场多方的利益游戏,让宁浩必须心甘情愿地舍弃了黑色喜剧的内核逻辑,进而奔向更大范围观影人群的需求。 从这一层面来看,做监制、签约新导演、推出“坏猴子72变计划”,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可以被定义为他曲线救国的新方式。其中,不论是路阳导演的《绣春刀2》还是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甚至是《孤注一掷》,总成本都不过在亿级范围以内。但这种曲线救国的胜利,终归很难属于宁浩本人了。在宁浩的储备列表中,仅有一部由刘德华主演的《红毯先生》。二十年前,在宁浩还是个穷学生的时候,因为刘德华慧眼识珠,他导演的《疯狂的石头》,成为刘德华亚洲新星导计划中唯一一部内地作品。 如今二十年时光倏然而过,宁浩已经是最成功的商业导演之一,但他似乎也失去曾经天马行空的自由了。
好了,关于宁浩不敢孤注一掷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