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红星新闻的2023中日韩青年峰会在蓉闭幕,文化认同如何粘合三国“Z世代”?,如果您对2023中日韩青年峰会在蓉闭幕,文化认同如何粘合三国“Z世代”?感兴趣,请往下看。
8月14日~8月20日,2023年中日韩青年峰会在北京和成都举办,来自三国的100名大学生模拟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和委员会会议,以青年视角和智慧探讨三边合作热点问题。在20日的闭幕式上,他们表决通过了《联合宣言》,在文化与旅游、教育、体育和卫生领域提出合作方案。
作为浸泡于互联网多元文化中的“Z时代”,如何看待三边合作与分歧?他们共享着什么样的情感和文化符号?
▲2023中日韩青年峰会闭幕式现场“外交演练场”上
外交学子收获宝贵实践经验
经过多日讨论,三国青年们发表的《联合宣言》涵盖多个方面,包括:共同发展地方旅游业;开发文化和体育等更多元化的新联合课程,促进亚洲校园大学之间的教育体系整合;设立三国青少年电子竞技训练营和友谊赛,开发适合中学生的跨国家庭寄宿;分享应用于老年人护理方面的远程医疗和人工智能数据等。
中国代表团团长蔡世浩来自外交学院。他认为,对自己而言,文件写作的内容和形式、兼顾各方想法意见是推进《联合宣言》的一大难点。最初各方面临争端,经历调查研究、沟通协调最终达成联合声明,成为了非常有意义的实践经验。
主修国际关系专业的日本学生WATANABE Yuna认为,在模拟领导人会议中,大家都能够和平地讨论,聚焦于未来的进步,“我们也许很难改变对方的想法,但我们可以接受彼此的差异,聆听对方的声音,弥合信息的不完整和割裂感。”她说,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以史为鉴,让下一代可以更加自由地思考、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与世界互动。
来自韩国的KIM Dahui在北京和成都的行程中逐渐发现,两座城市的人们都非常开放和热心,只要愿意敞开心扉,也会得到他人的真诚以待。
文化充当粘合剂
链接三国“Z世代”的身份认同
青年峰会也是一次文化的深度体验。青年们先后拜访了北京和成都的多处景点,他们登上万里长城,参访武侯祠博物馆,在璀璨的灯火中夜游锦江。这样的体验让许多人意识到,原来彼此有如此多的相同之处。
“杜甫的《春望》,是日本孩子从小就会背诵的古诗。当我第一次真正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故居杜甫草堂时,一种敬仰和兴奋之情难以言表,觉得非常亲切。”WATANABE Yuna说。
武侯祠博物馆也是令学生们印象深刻的一站,他们不少人对三国故事熟稔于心,讲起三国“草船借箭”“桃园结义”“三顾之礼”等典故时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不要忘了,中日韩三国交往的友好历史,远比有分歧的历史长得多。我们的共同之处,远比不同之处多得多。”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欧渤芊接受采访时表示,共同的文化符号让青年们更好理解了三国间自古相通的血脉和不可分割的联系。虽然各有各的发展道路,但是都共享着东亚文化价值,有着东亚人共同的身份认同。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欧渤芊“如果把精力都放到不同文化的矛盾上,可能我们对生活的美好体验就会弱了很多,看世界的眼界也变窄了。在大部分历史进程中,三国都是相互交流和沟通的。”
而成都丰富的文化元素,是吸引青年峰会来此举办的重要原因。欧渤芊介绍,无论是在全球都极有号召力的熊猫文化,还是源远流长的三国典故,都能够让青年们在放松自如的氛围中交友和学习。
寄语青年:
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
参与峰会的学生也表达了疑惑:“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面沟通时,能够感受到对方的善意,而在网络空间却有一些消极声音,如何看待这种差异?”欧渤芊告诉青年们,希望他们忽视这些负面评价,重视彼此之间的交流机会,中日韩走向什么样的未来,靠的是青年人自己。
“我与同学们的相处中发现,年轻一代的心态更加包容,特别是接触过更广泛世界的人们,他们更懂得尊重彼此的不同看法和立场,善于在分歧中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这样一种发现给了我信心,让我相信中日韩的未来会越走越好。”欧渤芊说。
日本驻重庆领事馆总领事高田真里在闭幕式上以自己从事外交工作近30年的经历勉励同学们:外交就像你们在这个峰会中讨论和经历过的一样,为了达成一些共识或成果,首先必须认真倾听对方所说的,每一方都必须克服分歧和对抗。“合作和妥协有时是必要的,这是一种外交智慧。友谊是最重要的。”
红星新闻记者 杜玉全 张芷旖 摄影报道
编辑 陈怡西
好了,关于2023中日韩青年峰会在蓉闭幕,文化认同如何粘合三国“Z世代”?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