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投中网的热度与AI并驾齐驱,减肥药成了美股新炒作热点,如果您对热度与AI并驾齐驱,减肥药成了美股新炒作热点感兴趣,请往下看。
与去年同期相比,在美股Q2业绩会议记录中提到“GLP-1”的次数增加了一倍多。
在最新的美股财报季,人工智能(AI)不再是分析师和高管们讨论热度最为高涨的主题,如今这一主题有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GLP-1减肥药”,后者的热度丝毫不逊于AI。随着苹果、微软和伯克希尔等标普500权重股陆续公布Q2财报,美股Q2财报季最高潮阶段落幕,不得不承认在AI热度继Q1财报季后仍然处于高温态势,AI助力Meta(META.US)、Adobe(ADBE.US)、应用光电(AAOI.US)以及新思科技(SNPS.US)这些AI软件以及底层技术提供商们业绩与股价起飞。但AI热潮也是一把双刃剑,促使投资者对这些AI热潮下股价暴涨的AI相关公司预期过高,没有大幅超预期等来的就是一场暴跌。比如“AI大牛股”超威电脑(SMCI.US)业绩展望略超预期已不足以满足市场要求,公布财报后单日暴跌超23%,此后股价萎靡不振。基于人工智能(AI)技术的借贷平台Upstart Holdings(UPST.US)今年以来无比强劲的涨势正在失去动力,公布不及预期的业绩展望后单日下跌超34%。除此之外,在最新财报季有关Ozempic、Wegovy和Mounjaro等减肥药的提及次数正在飙升,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在美股Q2业绩会议记录中提到“GLP-1”的次数增加了一倍多。就像今年早些时候分析师和高管们对人工智能的空前关注度一样,美国的上市公司们如今积极讨论这类创新药物带来的机遇和一些威胁。全球聚焦AI的热潮在今年早些时候迅速兴起,并帮助推动了美股科技股史诗级反弹,进而带动美股基准指数——标普500指数迈入技术性牛市。虽然制药公司仍然是谈论胰高糖素样肽-1(即GLP-1)药物的主要群体,但这一减肥药的影响开始被上市公司更广泛地讨论,近几个月来,美容公司、医疗设备制造商和医疗保健公司都提到了这种新药。至少对于一些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来说,“GLP-1减肥药”这一主题不仅能够大幅提振所有与之相关的股票价格,更有机会以与AI类似的方式带来巨大变革,可能影响从服装零售商到约会网站和快餐店的所有一切。据悉,这些减肥药物研发之初是为了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后来被发现可以抑制食欲进而控制体重,并且研究发现还可能带来其他的健康益处:包括降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从而吸引全球投资者重点关注。有测算数据显示,如果GLP-1药物在肥胖人群中的渗透率达到30%,那么美国的肥胖率将低于1997年。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诺和诺德旗下减肥药司美格鲁肽可能致未来10年内美国减少4300万肥胖人口,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部分由诺和诺德提供资助。“要知道的是,这可能会在两三年内发生。”来自Citrinitas Capital的高管James van Geelen近日表示。van Geelen曾是一名医疗工作者,现在为一家对冲基金公司工作,他认为GLP-1药物可能会对其他的各个行业产生重大的“连锁效应”。近几个月来,人们对这两种药物潜力的热情已经推动了减肥药的主要制造商诺和诺德(NVO.US)和礼来(LLY.US)的股价迅速飙升,而其他一些医药企业则在努力应对这一药物对其自身商业模式的影响。与GLP-1减肥药相关的制药商股价飙升由于对减肥药的强劲需求推动销售额增长,丹麦制药巨头诺和诺德上调了今年的利润和销售预期。目前该公司预计2023年销售额将至多增长33%,高于此前预期的30%。该公司还将营业利润指引上调了3个百分点。尽管供应受到限制,Wegovy上季度的销售额还是超出了市场预期,达到75亿丹麦克朗(合11亿美元)。减肥药热潮将诺和诺德的市值一度推高至4200亿美元,超过了丹麦的国内生产总值,使其成为仅次于法国奢侈品巨头路威酩酩(LVMH)的欧洲最有价值公司。据悉,目前,全球已获批5种减肥药物,分别为奥利司他(Orlistat)、芬特明/托吡酯、安非他酮/纳曲酮、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摩根士丹利分析师预测,全球抗肥胖药物市场的规模到2030年将达到770亿美元,远高于之前估计的540亿美元。上市公司的喜怒哀乐并不相通,一些公司预期减肥药将给业务施加负面影响正如Van Geelen所指出的,许多公司在近日的业绩电话会议上都在谈论GLP-1带来的影响。例如,提供减肥计划和代餐服务的Medifast Inc.(MED.US)就谈到,新型减肥药物会让其客户流失。Medifast首席财务官Jim Maloney在与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表示:“教练发现的潜在客户减少,受到GLP-1药物竞争、通胀压力和社交媒体算法准则变化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公司获客继续受到压力。”生产胃吻合器和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的CPAP机器(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及相关疾病)等医疗设备的公司也在考虑新的竞争。生产Titan胃吻合器的Teleflex Inc.(TFX.US)表示,GLP-1药物减少了对减肥手术的需求。Teleflex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Liam Kelly,表示:“我们将继续监测GLP-1减肥药物在治疗肥胖方面的使用情况。”“根据我们的市场调查,我们认为GLP -1对第二季度的减肥手术数量有一定影响。鉴于偿付和安全性方面的问题,现在评估对整个市场的长期影响还为时过早。”生产CPAP机器的ResMed Inc.(RMD.US)基本上没有受到GLP-1药物的威胁,理由是这些药物在美国的价格高得令人望而却步,每年可超过1万美元。ResMed 首席执行官Michael Farrell预计,一名40岁的患者全程服用这种新型减肥药的“终身成本”为48万美元,而同期使用CPAP口罩的成本仅仅约为13500美元。“所以使用GLP-1要贵35倍,就像你问我投资回报率是多少%3F”他表示。不过,Van Geelen反驳称,大约70%的睡眠呼吸暂停是由肥胖症所引起。“如果有人服用了16个月,他们从肥胖变成了正常体重,然后很有可能,至少有70%的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消失了。你必须调整像ResMed这样的公司或整个CPAP行业的总体目标市场,它最终将会萎缩。”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考虑到药物的高昂价格和监管部门对副作用的担忧,这种药物的普及程度和速度究竟如何。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医药巨头开始参与减肥药这一领域,包括美国制药巨头辉瑞(PFE.US.)和安进(AMGN.US)在内的约40家公司正在开发类似的减肥药,这也可能最终降低成本。警惕! 消费者对于减肥药的连锁反应可能正在酝酿一个尚未提及GLP-1的地方是面向消费者的包装食品和餐饮公司,消费者尚未掀起连锁反应。从理论上讲,降低人们对零食或快餐食欲的GLP-1减肥药物可能会改变这一领域公司的商业模式。不过,到目前为止,这种影响还没有全面在业绩电话会议上显现出来。但如果价格真的下降,更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这种药物,那么更广泛的影响可能会开始显现。“如果你每天都吃快餐,你可能会继续每天吃快餐。你只会吃得少得多。”van Geelen表示。“所以,如果你有一家公司,你看看数据,基本上他们赚钱的方式是通过出售大量的食品,他们以非常便宜的价格获得,你知道,通过销售大量的食品来弥补较低的利润率,这家公司可能不会做得太好。”就连曾经被亿万富翁对冲基金经理比尔•阿克曼(Bill Ackman)盯上的营养补充剂公司康宝莱(HLF.US)也在谈论潜在的影响。康宝莱首席执行官Michael Johnson表示:“我们认识到GLP-1药物确实对某些人有帮助,我们正在评估康宝莱和我们的经销商如何从这一潜在需求中获益的各种途径,无论是通过远程医疗解决方案还是提供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支持。”同样,在美容和保健领域,如Nu Skin Enterprises Inc.(NUS.US)的财报电话会议上,一位分析师问该公司,GLP-1风靡全球对公司有何影响。该公司首席执行官Ryan Napierski表示,这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号,并补充表示公司需要更长时间观察它对其产品线的影响。还有一些企业已经盯上了GLP-1带来的潜在机遇,WeightWatchers(WW.US)向一些客户提供GLP-1。“他们需要管理并能够为其群体提供这些改变生活的药物的具体方法,是找出收回药物成本的最佳方法。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用专业帮助他人,使其成为预防其他慢性病的工具,”首席执行官Sima Sistani 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谈到提供这种药物的保险公司时表示。与此同时,GLP-1药物的高价格开始影响到制药商以外的公司利润水平,即使药物副作用的不确定性仍在继续。当为公司管理员工福利的Insperity(NSP.US)公布其第二季度收益中高于预期的药品成本时,它指出GLP-1药物是罪魁祸首:“至于更高的药品成本,我们发现特殊药物的使用有所增加,包括糖尿病、减肥药物和行为健康药物的使用显著增加。”该公司高管表示。据估计,来自欧洲的医药巨头诺和诺德今年仅从Ozempic和Wegovy——活性成分均为司美格鲁肽,这两种减肥药就带来了大约160亿美元的营收规模,保险公司正在讨论是否要为更多昂贵的药品更新相关的保险。一项研究表明,Wegovy将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降低了20%,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可能会给保险公司带来更大的压力,要求他们为减肥疗法提供保险。“当你看到Insperity的情况时,现在可能很糟糕,因为,你知道,只要这些公司垄断这些药物,成本可能就会很高。但这只能持续这么长时间,”van Geelen表示。“最终会有竞争,最终成本会下降。最终它会像Viagra一样,从88美元一片涨到2美元一片。”
好了,关于热度与AI并驾齐驱,减肥药成了美股新炒作热点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