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媒体滚动的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做“全职儿女”,如果您对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做“全职儿女”感兴趣,请往下看。
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数据显示,6月份,青年失业率为21.3%,连续第三个月创下新高。媒体报道,青年失业率连续攀升之时,“全职儿女”横空出世。国务院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首批专家、南京大学就业质量研究中心主任方长春坦言,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选择做“全职儿女”或“躺平”。
诚如斯言,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一些中产家庭青年有条件退居家中承担家务、照料老人、代替保姆的工作,从父母那里获得一份报酬。对他们而言,“全职儿女”很多时候是一种“慢就业”的方式,是一种自我调侃。
但是,那些出身寒门,承载家族向上流动“使命”,好不容易毕业的年轻人却没有做“全职儿女”的条件。对他们而言,“躺平”是一种奢望,唯有实现就业才能解决生存问题。
劳动不分贵贱,通过参加家务劳动,从家庭获得报酬当然无可厚非,而且留在家中陪伴老辈,也算一种尽孝。
同理,就业压力较大的时候,选择暂时做一些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并不太理想的过渡性工作也是一种明智之举。即便是放下大学毕业生身段,从事外卖、快递、网约车等工作,也不失为一种解决个人生存问题的缓冲之举。
但这些毕竟只能算是权宜之计,不应变成长期行为乃至一种趋势。寒窗数年,一朝毕业,不能经世致用,不仅是对个人专业知识的浪费,而且是对社会人才资源的浪费。
由此而论,“全职儿女”绝非一些人所谓的“新经济”“新业态”,而是一种“就业难”的映射,一种“反智”的预警。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一方面应进一步培育新发展动能、激发经济活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岗位需求。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要求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新近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其指向不仅在搞活经济发展,而且在就业扩容——民营企业贡献了我国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我国最大的就业吸纳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实则就是在促进就业。相信,随着相关政策的实施,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会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另一方面,应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
通过科学研判,对难就业的专业该停招的及时停招,对用人需求旺盛的新专业该增设的及时增设,从而提高高校就业质量。这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得到真实的就业去向统计数据,以之作为专业优化的依据。
恕笔者直言,尽管近些年相关部门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上努力“挤水分”,但“山寨就业协议”“被就业”等问题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大学以或明或暗的方式逼着学生签假就业协议的情况依然屡禁不绝;教唆学生在就业去向中填报自媒体、灵活就业等不实情况的报道也不时出现。
凡此种种,一定程度上导致统计数据的失真,影响了相关部门的科学判断,也很可能对专业调整造成误导,对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
就业数据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是科学决策的前提。眼下,就业统计的主动权掌握在高校手上,一些高校为了面子上好看、招生有利,比拼造假;一些地方主管部门出于“一丑俱丑”心态默认造假,互相捂着鼻子骗眼睛,实在是贻害无穷。
改革传统统计办法,尽快建立一套独立的第三方评价体系,让客观、真实的数据真正有效指导教育改革实践,让市场的未来需求与大学的当下培养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大学的专业设置更具科学性,避免出现“一毕业就失业”的情况。
再说回“全职儿女”现象,且不说并非所有人都有条件宅在家里做“全职儿女”,单就“全职儿女”的职业性质看,它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对保姆、护工等家政行业岗位的“平替”,很难体现大学教育的经世致用价值。从社会活力看,它本质上是一种向内“收缩”,而非往外拓展的状态,不利于激发一个社会的张力。
因此,把它当成一个问题看,在贯彻落实中央“通盘考虑”精神的前提下,各尽其能、千方百计地让奋斗代替“躺平”、让进取代替退缩、让勃发代替消沉。让天下多些壮志青年、少些“全职儿女”,是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完成的一项重要课题。
好了,关于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做“全职儿女”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