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红星新闻的评论丨演出票难买,专项整治黄牛票要靠科技“发威”,如果您对评论丨演出票难买,专项整治黄牛票要靠科技“发威”感兴趣,请往下看。
应对黄牛的“与时俱进”,市场监管的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
今年以来,演出市场迅速回暖,再度激起了歌迷、影迷,以及戏剧迷们久违的热情。然而,官方购票平台“一票难求”“黄牛”加价倒票大行其道,又让很多观众“心灰意冷”。观众和歌迷为什么买不到票?那些买不到的票又到哪里去了?最近央视新闻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个详尽的梳理。
归结起来,原因也并不复杂。让大家“买不到”票的最大根源还是屡禁不止的黄牛。从“外挂”到“代拍”,这些年来黄牛同样也在“与时俱进”。尤其是在今年一季度,演唱会、音乐节售出票量超过110万,观众对演出市场有迫切需求和热切期待的情况下,黄牛们借机牟利的热情也在不断高涨。
公众对黄牛的反感由来已久。如今,他们的猖狂和泛滥再次引发公愤。不久前,五月天的歌迷“宁死不屈”,打出了“宁可鸟巢门口站,也不能让黄牛赚”的口号,取消了已有十年传统的“五月天”团票渠道。这种宁愿自己买不到票,也不给黄牛可趁之机的态度,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但是,这毕竟治标不治本,而且最终损害的也是歌迷乃至整个演出市场的利益。因此,采取必要的监管手段整治黄牛,才能让整个市场变得清朗,也让观众受益。从今年4月起,北京文旅、公安、网信、文化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一起出手,联合各区开展营业性演出票务市场“黄牛”倒票乱象专项整治工作,打击“黄牛票”的销售流通。目前,根据群众举报以及自行工作发现的线索,北京警方已查获黄牛倒票人员143人。
这一整治结果大快人心,但也应该承认,只要市场的“需求”还在,黄牛就有可能死灰复燃,持续扰乱市场秩序。因此,还得从源头上防治黄牛现象带来的危害。
目前一种可行的方式是让“实名”制覆盖购票和演出入场核验环节,特别是要“强实名”。对此,6月14日文旅部市场管理司回复:演唱会门票实名制是演出主办方为抵制“黄牛”采取的一项措施,对于打击捂票、囤票、炒票等违法违规行为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演出票务市场秩序。
不过,“强实名”也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可能。因为“强实名”意味着票在二级市场上没法交易,如果没有必要的退票渠道的话,消费者如果遇到意外情况就有可能遭受经济上的损失。这也提醒我们,防治黄牛,不能指望某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更不能搞“一刀切”。
从根本上来说,应对黄牛的“与时俱进”,市场监管的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尤其是科技手段要应用尽用,解决思路要不断更新,保证总是能比黄牛“快一步”。
一是,黄牛雇人代拍抢票,扭曲了票务市场供求关系。因此,票务销售平台应该不断迭代技术,比如,通过流量清洗技术,对用户的下单请求能做到实时识别,判断购票者是不是真实用户,有没有可能是机器行为。
二是,演唱会为工作人员留出的“工作票”多为纸质票形式发放,票面信息与使用者难以准确关联,容易让黄牛钻空子。因此,在整治工作中也要将票源管理列入监管重点。目前,在北京地区举办的大型热门顶流演出的“工作票”基本控制在总票数的10%以内,并对这类票进行登记管理,实现了可溯源。
事实证明,黄牛绝不是没法“治”,只要各方群策群力,暂时的市场乱象就一定可以被扭转。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6.89万场,演出票房收入49.8亿元。这足以说明,演出市场回暖,观众们也是热情高涨。在这一大背景下,演出经营方和相关部门更应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呵护来之不易的文化市场大好局面,千万别让观众“寒了心”。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余晓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好了,关于评论丨演出票难买,专项整治黄牛票要靠科技“发威”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