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新快报的王军伟:绘画是生活与文化修养交融共生的结晶,如果您对王军伟:绘画是生活与文化修养交融共生的结晶感兴趣,请往下看。
王军伟个人画展在河南省美术馆举办
从河南到岭南又转赴京城求学,转益多师的求学经历为画家王军伟的创作不断注入新的养分。从热带雨林到鱼鹰系列,多题材的开拓与尝试令王军伟的作品呈现出多元的面貌。在探索的过程中也使他体会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相互作用。日前,“艺海拾贝·王军伟中国画作品展”在河南省美术馆举办,展出他近年探索的多幅工笔花鸟作品。谈及创作,他说:“绘画来源于生活,却又被画家赋予一定的文化修养而有别于现实生活,它是画家将生活与文化修养交融共生的结晶。”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目之所及,皆为画中常客”
与不少画家的成长相似,王军伟自幼时起便喜爱绘画,但不同的是,花鸟画尤其让他深深着迷。在他的创作中,日常生活随处可见之物均是他的表现对象——路旁的花草树木、篱舍的家禽、枝头的雀鸟、水中的鱼虾、草间的虫蝶……目之所及,皆为画中常客。
1999年,21岁的王军伟带着60幅工笔花鸟画作品在家乡郏县举办了人生中的第一次个展。“这次展览于我而言也是一个起点,它不仅展示了我深入自然并有感而作的诸多绘画,也坚定了我在绘画领域上继续探索的决心。”
十年之后,2009年,王军伟攻读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在著名画家方楚雄的教导下,熟读古画佳作,深入探讨艺术传承与创作之间的关系。“方老师引导我们进行对景写生、深入自然,并将自己对于生活的体悟融入艺术创作。”
这阶段,他创作了诸多大型作品:《版纳印象》《自然之声》《棕榈树》《金秋季节》……
“所画翎毛花卉格调已至中流以上”
为了精进自己的笔墨功力,使得工笔画作品中的线条更为生动,2015年,王军伟报名参加暨南大学曹宝麟的书法班。后来,曹宝麟在文中写道:“王军伟的楷书基础本来就不错,但上课的认真从不旷缺,而且临帖的专注更赢得我的好感。”他认为,作为画家,对于形象准确的把握有天然优势,王军伟所从事的工笔,准确如仅得形骸,仍难免俗格。他所画翎毛花卉格调已至中流以上,而静美的书法让他在落款上更提升了档次。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苏百钧也曾评价称:“毕业之后他坚持创作,不难看出,他的作品较之从前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创作题材更加广泛,色彩也更为雅致,也愈加理解物我共情方能创作出动人的作品。”
【对话】
好作品蕴含着画家的人生阅历、创作观念
收藏周刊: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言:“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您对书法与中国画的关系是怎么理解的?
王军伟:其所言体势、气脉大抵是指书法的结体与章法,此二者又是以具体的笔法呈现的,而笔法正是实现以书入画的载体之一,又由此转换为画面中的疏密、虚实、取势与留白等变化关系,共同由变生动以成气韵。以书入画的观念自文人画的兴起以来便在绘画创作中逐渐生成了一套与之对应的审美体系,见赵孟頫于《秀石疏林图》自题“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又如柯九思自谓画竹“写干用篆法,枝用草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撇笔法”。由此可见书法用笔在写竹的转换中,遵循了所绘物象的物理,进而取与之契合的用笔予以表现。
收藏周刊:有人说工笔画跟书法关系不是那么密切?您是如何实践的?
王军伟:工笔画在书法用笔的转换上亦是同理,特别是针对植物不同质感调整笔墨干湿及行笔节奏等。可以说,两年的书法学习对我之后创作工笔画作品中的线条影响很大,用线风格更为多变,可以根据不同物象的特质进行自由表达,同时书法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作品的构图,以书入画,使其成为画中物象,真正体会了书画一体的道理。
收藏周刊:我了解到,您在鱼鹰这一题材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王军伟:喜欢并开始研究鱼鹰这一题材,大概源于我儿时的记忆。小时候,我常常在家乡的小河边玩耍,时常看到渔夫撑着小船儿,船上的几只鱼鹰会去河里捕鱼。这样的景象总是萦绕在我的脑海,时至今日依然记忆犹新。2018年的一天,我与几位同窗好友赴河北雄安白洋淀采风。
白洋淀作为华北最大的淡水湖,景色怡人,物产丰富。湖上成群结队的鸭子与水鸟穿梭在芦苇荡中,一望无际的荷花在阳光下显得圣洁而又美好。乘坐小船,穿行其间,惊起一滩鸥鹭,真切地在李清照的诗里游了一遭,畅快至极。恰在此时,从芦苇荡中划出两艘渔船,船上站满鱼鹰,船头的渔夫以及捕鱼的鱼鹰,瞬间将我从宋词中带到儿时的家乡。眼前的场景让平静的我变得异常激动,我目不转睛的观察着这两艘船,并迅速用相机记录下成群的鱼鹰在水中的捕食英姿。为了深入了解鱼鹰的生活习性,我便向渔夫请教相关知识。在讨论中我了解到:白洋淀养鱼鹰的传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渔夫训养鱼鹰,而鱼鹰为渔夫捕鱼,同进退,共生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也使我感触颇深。搜集了大量创作素材后便回京进入创作阶段,在苏百钧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我的毕业创作《烟波江上有人家》。其后,在北京学习的几年里,我又先后前往白洋淀采风数次,创作出《渔歌晚唱》《月是故乡明》《月光》等系列作品。
在探索的过程中也使我体会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相互作用。由此可见,艺术创作离不开艺术家对于现实生活的体验,一幅好的绘画作品中蕴含着画家的人生阅历、创作观念,同时也承载着画家真切的情感。绘画来源于生活,却又被画家赋予一定的文化修养而有别于现实生活,它是画家将生活与文化修养交融共生的结晶。
【人物介绍】
王军伟(钧纬)
生于河南郏县,现居广州。先后毕业并求学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李可染青年画院画家、佛山市艺术创作院·佛山画院院聘画家、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名家点评】
王军伟的每一张作品的构图布局与用色均有不同,构图的精致体现在内形与外形的细致考量,作品看似自然成趣,实为有意为之。此自然而然的意识流露,背后却是过硬的基本功与艺术的感知力。《江上人家》系列水墨与色彩兼容并施,气韵流淌在方寸布局之间,精致的构图意识,水墨的笔墨意识,色彩的觉醒意识,墨与色碰撞出天然的肌理效果,使画面天然成趣。
——赣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罗春辉
物象经我心源处而有立意,本于立意而由笔墨写出,所成画迹即我心源之境。这一点恰如其分地体现在这一时期创作的鱼鹰系列作品之中。在白洋淀荷塘景致的诗境中,鱼鹰的英姿使军伟兄忆起儿时家乡的印象,故得稿无数,作《月是故乡明》《月光》《烟波江上有人家》《渔歌晚唱》等数帧,意境皆恬静淡然,尤可见兄安然自适之心境,亦可谓拾得于心源处。
——上海大学博士后翁毓衔
好了,关于王军伟:绘画是生活与文化修养交融共生的结晶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