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快评丨基层不敢“变通”,问题出在哪?

2023-05-08 19:05:28来源:红星新闻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红星新闻的快评丨基层不敢“变通”,问题出在哪?,如果您对快评丨基层不敢“变通”,问题出在哪?感兴趣,请往下看。

好事有没有办好,最终看的是基层群众的获得感。过程控制不妨适度放宽,容错机制可以更为合理,基层干部干得好不好,应把更多评价权交给群众

近日据半月谈报道,上级要求村里“煤改气”,一名80多岁的老人说自己不会使用天然气,也不敢用。考虑到老人的安全等问题,基层干部“特事特办”搞变通,没有给他改气。上级来检查时,说可以让村干部录视频证明一下。“结果录了视频也不管事,第二天上面的处分就下来了。”东部某地一名乡镇书记感叹道:老是这样,就没人敢变通了,本来要提拔涨工资,一个处分啥都没了,还是照章办事安全,不管合不合适,让干啥干啥。

↑图据半月谈。↑图据半月谈。

随着基层治理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每一项行政事务的规矩都更加完善,“能摆平就是有水平”的“任意变通”明显减少;但是,面对刚性要求和问责压力,又出现了“不敢变通”的新问题:一些基层干部转而信奉“上面怎么说,下面怎么做”,不管政策执行是否符合实际,一味照章办事。

“不管合不合适,让干啥干啥”,报道中这名乡镇书记的抱怨在现实中并非个例。不敢变通成为普遍心态,催生出新的形式主义,群众利益可能因此受损。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如果把上级政策要求比作“千条线”,基层工作就是“一根针”,基层干部就是“穿针引线”的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复杂的现实,部分政策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在具体落实政策要求时,要有因地制宜的执行能力,在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上,能够面对面应对、一事一议解决、因时因地灵活处理。不敢变通的新型形式主义,危害性显而易见。

据报道,变通变少的背后,潜藏着基层干部不敢变通、不会变通、不想变通三种心态。如果考虑现实背景,板子就不能全部打给基层,基层变通本身可能并没有太大空间,甚至面临动辄得咎的风险,还要求基层干部依旧善于变通,或许有点强人所难。此外,现下还呈现统计报表多且乱的问题,当要求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精细化,哪里还敢擅自变通呢?

无规矩不成方圆,基层工作当然不能没有规范标准,很多事情都需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但与此同时,也必须强调科学合理因地制宜,让具体落实的基层干部拥有变通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两者应该相辅相成,不能偏执于一端。好事有没有办好,最终看的是基层群众的获得感。过程控制不妨适度放宽,容错机制可以更为合理,基层干部干得好不好,应把更多评价权交给当地的群众。

基层治理规范化的目的,是要减少寻租变味和胡乱作为的空间,而不是消灭基层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既然最终目的是为了真正把事情办好,就应该更加重视结果导向,避免过程死板,以公众评价的好坏作为更具说服力的判断标准。为此,需要综合提升善治能力,释放更多基层执行空间——只有让基层干部能够放下包袱敢于变通,才能在正向激励的想要变通中,不断激发潜能学会变通。

某种意义上,纠治不敢变通催生的新型形式主义,首先可以从发出要求的文件做起。诸如“哪天摸清底数,哪天统一开工,使用哪种材料补贴多少,中间要拍照留痕多少次”事无巨细的文件应该更少一点;要求基层尊重当地实际情况,以基层群众实际需要为中心,在规范标准基础之上讲求实事求是的文件应该更多一点。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止凡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好了,关于快评丨基层不敢“变通”,问题出在哪?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