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袁隆平生前选定的超级稻四川德昌基地秧苗移栽,全力冲刺单季亩产1200公斤

2023-04-26 19:05:57来源:红星新闻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红星新闻的袁隆平生前选定的超级稻四川德昌基地秧苗移栽,全力冲刺单季亩产1200公斤,如果您对袁隆平生前选定的超级稻四川德昌基地秧苗移栽,全力冲刺单季亩产1200公斤感兴趣,请往下看。

春来风光好,田间备耕忙。4月24日,在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麻栗镇阿月村,村民们卷起裤腿埋头弯腰,将一颗颗秧苗移栽到水田中……

这里是袁隆平院士生前选定的超级稻单季亩产1200公斤高产攻关示范项目,来自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的专家正在现场指导,全力冲击单季亩产1200公斤。

↑插秧现场↑插秧现场

变化:

今年统一生产管理,

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执行

4月24日,天气晴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与德昌县人民政府共同开展的超级稻单季亩产1200公斤高产攻关示范项目,在德昌基地麻栗镇阿月村二社正式开始实施。

“宽行40厘米,窄行20厘米,窝距20厘米,要严格这个标准。”在田坎边,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主任彭甦指导村民对秧苗进行移栽,“农村叫‘开秧门’,这是超级稻攻关示范项目最关键的环节。”

超级杂交稻试验田为何选址德昌?彭甦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袁隆平院士生前一直在做超高产攻关,他亲自指定了四川攀西地区,选择了雅安汉源、攀枝花仁和、凉山州德昌三个地方,最终选定在德昌设立超级稻百亩示范田。“德昌光温条件比较好,昼夜温差比较大,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

↑插秧现场↑插秧现场

2018年,德昌基地经专家组现场测产验收高产田块亩产1201.1公斤,平均亩产达1116.3公斤,初步实现了“超优千号(湘两优900)”的产量目标。去年,在随机抽取3块田进行机械收割后,实测平均亩产1132.22公斤,创四川单季亩产最高产纪录。

“去年,前期遇到低温,后期高温干旱,导致单季亩产达到1200公斤的目标未能实现。另外,去年还是农民一家一户在做,不能完全按技术规程来执行,导致一些田块参差不齐。”彭甦表示,今年全由公司实施生产管理,统一育秧、统一移栽、统一管理,保证技术措施能够完全落地执行。

背后:

项目落地曾遇困难,

村民从不愿种到收获惊喜

“2022年,德昌粮食种植面积27.97万亩、总产量10.27万吨。”德昌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欧阳朝晖说,“德昌正全力打造‘天府第二粮仓’核心示范区,进一步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据介绍,德昌种植水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悠久的耕作历史,让这里的农民对粮食生产有着不一样的情愫。2018年,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攀西地区进行项目考察选址后,袁隆平院士亲自选定把德昌县作为实施杂交稻超高产攻关项目的县市之一。但在项目落地上,当时也曾遇到一定困难。

↑插秧现场↑插秧现场

“过去,村民们习惯用自家种植的稻谷来育秧,不愿意接受新科技、新品种,导致水稻增产增收进入瓶颈期。”欧阳朝晖说。

德昌县德州街道泸塘村二社种粮大户宋恒林对推广新科技、新品种最先提出了反对意见,“我家祖祖辈辈都是种粮食的,怎么种都只能达到750公斤的亩产,就靠你们这种子就能到达1200公斤的亩产?你们能比我们农民更了解土地和粮食吗?”

面对宋恒林的质疑,德昌县农业农村局和镇、村、社干部经过多次劝说后,宋恒林才勉强接受了“超优千号”品种的种植。但而年的亩产量就让他惊喜不已,“专家在我家的一块水稻田验收时,小面积亩产竟达到1201.1公斤,看来种田还得靠科技才行啊!”

探索:

“水稻+”模式亩产值2万元,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彭甦介绍,今年再次在德昌播种育秧,项目依然实施100亩的试验田,和去年面积相同。“今年继续种植‘卓两优1126’品种外,新增‘展两优8022’一个品种,两个品种各种植50亩。”

据悉,1996年农业部中国超级稻计划立项,实现了从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到1100公斤。“越走到后面肯定越难,我们正在为亩产1200公斤攻关,这也是袁院士生前的愿望。”彭甦表示,“目前,我们只是小面积实现这个目标,还没有大面积实现。”

彭甦说,做超级稻攻关项目最终目的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技”。“今年我国超级杂交稻攻关项目,一共有七八个基地,都在围绕1200公斤目标发起冲刺。德昌基地的光温条件、昼夜温差等条件,比长江下游更有优势,今年实现1200公斤还是很有希望的。”

↑彭甦接受采访↑彭甦接受采访

一直以来,种粮食经济效益低,是农民不愿意种粮的最大困扰,也是制约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比如,攀西地区有的农民不愿意种粮食,选择种葡萄等经济作物。那么,如何解决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之间的矛盾?

彭甦介绍,成都分中心一直在探索“种稻致富”模式,就是在保证口粮安全的前提下,把水稻与经济作物的种植和水产养殖结合,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目前,这种“水稻+”模式已经在四川多地推广。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实现亩产值2万元,能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红星新闻记者 江龙 摄影报道

责编 任志江 编辑 何先锋

好了,关于袁隆平生前选定的超级稻四川德昌基地秧苗移栽,全力冲刺单季亩产1200公斤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