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媒体滚动的感染病学未来如何提升学科力量?张文宏再发声,如果您对感染病学未来如何提升学科力量?张文宏再发声感兴趣,请往下看。
3月31日-4月6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召开的第一届感染合作论坛暨首届东方国际感染病学术周在上海召开。
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闻大翔在此次会议上介绍,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自成立以来,为上海及全国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出积极贡献。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在协助上海市传染病临床诊治三级网络项目的实施中,优化了传染病医疗救治资源的全市布局,提高了各级各类医院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传染病的应对能力及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在大上海保卫战和“防重症、降病亡”的重症救治攻坚时刻发挥了合理分流、科学救治、挽救生命的重要作用,有效推进上海的传染病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会议上表示,后疫情时代,必须把眼光逐渐从新冠病毒,拓展到整个感染病学领域,为应对各类感染性疾病和未来可能发生的疫情做准备。
他指出,1981年艾滋病的首次发现,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一度被忽略的感染病学。但随后二十年的时间里,未有大的传染性疾病暴发,感染病学又逐渐被边缘化。直到2003年“非典(SARS)” 暴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感染病学才重新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得以重建和发展。即便感染病学的力量得到了一定的增长,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我们还是发现,全球现有的公共卫生体系还是不够具有韧性和强大。
“艾滋病、SARS、新冠,三轮世界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事实:感染病学的力量总是在出现新一轮疫情暴发时得到增长,随后逐渐衰弱,就好像感染病学的发展需要疫情注射一支‘强心针’。”张文宏进一步表示,我们不需要“打强心针”式的学科提升,而是需要常态化提升学科力量,需要培养一支平战结合、适应未来学科发展的高水平的公共卫生临床队伍。
张文宏同时指出,有人预测,未来在人类长寿拓展上会面临两种与免疫力衰退有关的重大疾病:肿瘤和感染,这是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终极挑战。他希望,未来的感染病学发展,能融入人类对健康需求的满足。同时,未来要提升传染病早期预警能力、消除传染病,都需要实施多学科、跨领域的合作。
张文宏还指出,作为传染疾病防控的主战场之一,医院感染性疾病防控能力面临诸多挑战,为应对挑战,需要建立一个协同创新的平台,以做到早预检和多点触发,建立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早期诊断体系,提高预测预警及防控能力。
传染病诊疗领域还有哪些关注的焦点?
作为受邀嘉宾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在此次会议中指出,导致传染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这是目前传染病专家需要攻克的重点和难点。
李兰娟表示,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的应用,在多器官功能衰竭当中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消除细胞因子风暴,显著降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细胞因子水平。通过多年的努力,人工肝对于急性和亚急性肝衰竭的好转率从12.5%提高至78.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蒋荣猛则在大会中指出,当前我们对于流感的重视仍然不够,流感相关的脑病是当前特别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它的发展很快,跟新冠相关脑病一样,从发热、抽搐,到昏迷,最后休克大概2-3天,基本没有超过3天,因此流感防治非常重要。
蒋荣猛进一步表示,对老百姓来说,首先要认识到流感与普通感冒是不一样的,其实是要不断提高疫苗接种率,当前中国的流感疫苗接种率不到5%;而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要在疫苗接种方面做好表率,一方面也要对流感病例进行及早诊断、及早规范治疗,同时评估病情很重要,需要明确哪些人可以居家,哪些人需要去医院,哪些人需要收治到ICU以减少并发症等等。
蒋荣猛最后表示,要减少流感的重症和死亡率,需要将关口前移,加强社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提升其诊疗能力,同时要做好市民的健康宣教,持续推广疫苗接种。
在此次会议上,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还发起了基于哨点医院的临床病原微生物网络实验室建设,这一实验室的建设目的是提升重大传染病的预警能力,也是为了推动感染病领域的临床技术的进步和学术科研能力的提升,一同助力未来我国疫情应对能力。
好了,关于感染病学未来如何提升学科力量?张文宏再发声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