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贝果财经的科创战略引领 “科技北汽”焕新出发,如果您对科创战略引领 “科技北汽”焕新出发感兴趣,请往下看。
转自: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郭少丹 北京报道
2023年的冬天特别冷,而就在最冷的几日,北汽集团研发部门的道路试验工程师在遭遇极寒天气的新巴尔虎左旗高寒试验基地坚持对车辆进行低温环境的功能检查。工程师表示:“高品质的产品就要经受得住极端环境的考验。”
“产品外壳采用车用漆喷涂,具备高耐用性、防老化等特性,实现美观性与功能性的高度统一。”近日,全球瞩目的第16届美国国际设计大奖组委会公布获奖名单,北汽研究总院开发的极狐充电桩产品设计荣获2022年度美国IDA金奖。
科技创新已成全球车企在这轮“新四化”变革中能够稳坐船头的必备之术。近几年,北汽集团品牌向上的外壳下,不断在技术研发上发力。在科技创新战略的引领下,北汽综合实力增长,为高质量发展打下了牢固基础。
新春伊始,蝉联“中国汽车工业整车二十强”第四名的好消息吹响了北汽“开门红”的号角。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北汽集团采访了解到,2023年,北汽集团将推出更多自主和合资的新产品,不断丰富新能源产品矩阵,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深耕海外市场,以不断强大的企业实力,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北汽集团董事长姜德义在新年贺词中再次强调,坚定“立志为国造好车”的初心使命,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的实践。
利润同比增长4.7%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连续十年上榜世界500强。”北汽集团发布2022年度业绩数据称:实现产销145万辆,实现营业收入4507亿元,利润同比增长4.7%;全年在京产值达2908.3亿元,在京上缴税收同比增长15.4%。
北汽集团利润稳步增长与“大自主”体系的逐步建立密切相关。
自主乘用车板块,北汽搭建“极狐”“北京”两大品牌运营体系,明确纯电、混动双线并举的技术路线。
2022年推出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四款标航版以及北京越野BJ60和北京汽车魔方等新产品。其中,高端智能新能源品牌极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10%,充电服务覆盖320座城市;越野SUV BJ60预售订单突破1万辆,上市后首月销量突破3000辆。
自主乘用车海外业务实现突破,2022年出口1.6万辆,同比大增97.8%,魔方在南非上市,出口德国,正式进军欧洲市场。
自主商用车方面,北汽福田在商用车市场遭到冲击处于下行的背景下,2022年实现销售46万辆,市占率稳步提升;实现海外销售8.6万辆,同比增长54%;全系列产品实现新能源化,销售2.2万辆,同比大增156%。
北汽集团方面表示,整车板块之外,零部件平台海纳川顺利完成内外部保供任务;服务贸易平台北汽鹏龙克服疫情等不利影响,持续开展稳经营促销售活动;物流业务上千名“逆行者”冲进疫区,提供了稳定的物流保障,各产业链企业全面助力主业发展。
同时,合资品牌也是支撑北汽集团向上发展的主要力量。过去一年,北京奔驰进入发动机、整车生产“双四百万”新发展阶段,同时北汽集团不断与奔驰、现代、宁德时代、华为、百度等战略合作伙伴深化合作。
据北汽集团方面介绍,北京奔驰、奔驰销售2022年产销60万辆,全新EQE、C350eL等车型上市,全新长轴距GLC SUV下线,加快“全面电动”转型。
2022年,也是北京现代逆势而上的一年。据北汽集团介绍,2022年第七代伊兰特销量超10万辆,“SUV双子星”第五代途胜L、全新ix35全年销量超10万辆,下半年销量环比上半年提升66%,2022年12月单月销量3.6万辆。2022年初,中韩双方共同增资9.42亿美元,同时还发布了“2025向新计划”。
此外,北汽深化与产业链龙头企业协同合作,包括与百度共推无人驾驶车商业化应用,与华为共同开发自动驾驶量产车型,同京能集团、北京城建、北控集团等北京市属国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优势互补,力求协作共赢。
“科技北汽”初步形成
“在新能源领域,中国汽车品牌已具备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下一步是将这些技术优势最大程度发挥出来,不仅要成为国人喜欢的品牌,也要加速抢占国外市场,北汽就是中国众多自主品牌当前发展的一个缩影。”业内置评。
在汽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科技实力渐渐成为竞争的焦点。北汽集团把科技创新放在发展的核心位置,找准技术发展路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实力取得了长足进步,“科技北汽”已经初步形成。
目前,北汽集团已经形成了以研究总院为研发核心的自主乘用车研发平台,以福田工程研究总院为核心的商用车研发平台,以海纳川、北汽鹏龙、蓝谷信息为核心的汽车零部件、服务贸易及数字化平台,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国家、省市级各类创新载体90余家。
过去一年里,北汽集团在三电、智能网联、氢燃料等技术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新增发明专利410件,为自主品牌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中,三电方面已具备电池系统自研自产能力,在业内率先量产800V高压2C超充技术,量产自研电驱,并启动了电芯的自研及试制工作。
智能网联方面,L4级智能驾驶核心算法开发项目获北京市自动驾驶T3级路测牌照,目前已开展实车测试3500千米。氢燃料方面,首台氢内燃机点火成功,为实现高效零碳发动机迈出了关键一步;北汽福田首次搭载120kW电池系统和385L大容量车载储氢系统,产品覆盖了公交、物流、环卫、摆渡等各类场景,曾服务于北京冬奥会的两款氢燃料客车已累计运营超600万公里。
混动方面,北汽集团建立起混合动力系统的自主正向开发能力,启动43%热效率混合发动机自主开发。国产芯片方面,在产重点车型已应用国产芯片51种,与国内核心芯片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开展联合研发及新平台架构车型搭载应用。
另外在“硬实力”上,北汽集团智能制造水平和数字化转型升级再获认可。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的2022年度北京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名单,北汽集团3家智能工厂和7个数字化车间上榜。此次上榜的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是“北汽智造”的代表,显示了北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标杆示范作用和引领行业数智化转型的强大实力,也展现了北汽集团持续推进首都制造业“高精尖”转型升级的决心和成效。
科技创新是推动北汽夯实“智造”能力的有力抓手。在日前公布的202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名单中,北汽集团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榜上有名。其中,北汽新能源申报的“电动汽车三电平台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福田康明斯主导的“商用车重型发动机全价值网络管控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北汽福田参与的“中重型燃气内燃机/汽车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些奖项,为北汽集团推动科技创新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加速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强支撑。
实干“不打烊”
进入2023年,北汽集团早早吹响了开工“冲锋号”。春节期间,北汽研发部门的工作人员“没有打烊”。
比如,发动机试验室开启24小时试验模式,发动机800小时交变负荷可靠性试验不间断进行;工艺及尺寸工程师提前结束假期,开始软模件开发,进行样件入库资料整理、设变状态核对及检测报告检查,保障装车节点;为做好研发信息化保障工作,网络及IT基础工程师提前进行数据中心、网络、信息系统及IT基础设施检查;CFD工程师利用假期再次确认试验方案,为即将进行的军令状项目风洞试验做最后准备……
1月28日,春节返岗第一天,北汽研发人已经积极“开工”,投入到“技术突围战”“管理变革战”“产品攻坚战”三大战役。
同日,北汽集团提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目的是在全集团上下凝聚共识、统一到实干行动中,投入实现全年目标的奋战中去。
北汽集团方面表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既是实现北汽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内在要求,更是今年实现竞争性增长的客观需要。
姜德义在总结过去一年时表示,2022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北汽形成了聚焦主业、开放合作、改革创新、减量增效、党建引领的“五个发展”举措,特别是建立起强关联业务全面拱卫整车主业的“大自主”体系,各方合作不断深化、携手共赢,为更多用户提供了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好了,关于科创战略引领 “科技北汽”焕新出发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