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年轻人也会“糊涂”,预防阿尔茨海默病要趁早 | 新京报专栏

2023-02-04 19:05:14来源:新京报网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新京报网的年轻人也会“糊涂”,预防阿尔茨海默病要趁早 | 新京报专栏,如果您对年轻人也会“糊涂”,预防阿尔茨海默病要趁早 | 新京报专栏感兴趣,请往下看。

▲2022年9月16日,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记忆门诊外等待就诊的人们。新京报记者 朱清华 摄▲2022年9月16日,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记忆门诊外等待就诊的人们。新京报记者 朱清华 摄

阿尔茨海默病(AD)有一个通俗的名称——老年痴呆。望文生义,因此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老年人才会得的病。

但近日,宣武医院贾建平团队在《阿尔茨海默病杂志》上报道了一位17岁时发生记忆失常,并于19岁诊断为疑似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年轻的患者。此前,曾有过小于30岁的患者报道,其中最小发病年龄为21岁。

研究小组对此病例的诊断为“疑似AD”,原因是仍有部分评估结果不符合AD的国际公认诊断标准(NIA-AA)。此外,该文章也提出了此项研究的局限性,由于患者比较年轻,不能接受大脑活检,需要长期随访进一步支持该团队的诊断。

但如此年轻便疑似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消息,还是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也将进一步改变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该病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会得。

阿尔茨海默病并非老年人专属

事实上,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早就有分类,有早发性AD(又称为青年型AD)和晚发性AD两种。

早发性AD,是指18岁至65岁成人中发生的阿尔茨海默病,而年龄小于35岁又被称为超早期型阿尔茨海默病。此次这例19岁确诊的疑似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就属于超早期型。

宣武医院贾建平团队对该患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主要表现为记忆衰退,尤其是情景性记忆,韦氏记忆量表和听觉词语学习测验评估,也支持了这一结果。

此外,该患者没有家族遗传病史,找不到其他引起记忆障碍的病因如遗传、感染和系统性疾病。经过全基因组测序,未发现该患者携带任何风险或致病基因突变,排除了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因此,其发病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不过,对世界各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年龄统计表明,该病平均发病年龄为51岁。青年型AD占阿尔茨海默病的4%-6%,多数是在45岁至65岁之间发病。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40岁至64岁发病的青年型阿尔茨海默病,死亡率为24.2%。

目前认为,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化性疾病,病因约70%与遗传和基因有关,其他风险因素包括头部外伤、忧郁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最新研究还表明,肥胖更易诱发阿尔茨海默病,而其进程则与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Aβ)的异常积累和Tau蛋白有关。

尽管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还不甚了解,但尽早发现和使用药物治疗,可以改善病症和延缓病情恶化。早期确诊后通过治疗,有超过1/3的患者可以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和改善生活方式获得一些疗效。

▲2022年8月19日,北京老年医院的老人在进行康复训练。新京报记者 吴瑜 摄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十分重要

现实中,4%-6%青年型阿尔茨海默病占比,以及此次19岁“疑似AD”病例进一步提醒,阿尔茨海默病同样离年轻人不远。因此,预防要趁早,主动了解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年轻人十分重要。

2022年9月19日,中国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发布的《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知晓与需求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年居民阿尔茨海默病的标化知晓率为91.5%。但认知和行动是两回事。

在该报告的调查人群中,因为自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无法集中而主动去医院就诊的比例只有12.9%。农村居民和低学历居民,主动就诊率更低。

而就诊率,与人们对该病的认知程度紧密相关。首先需要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症状有所了解,并根据一些基本知识做出初步判断,才能做到尽早就医。

认知障碍的表现有很多,此例疑似患者则主要表现为记忆减退。如不断重复同一句话或同一个问题;忘记对话、约定或某件事情,之后也想不起来;总是把东西放错地方,经常放在不合常理的地方;在熟悉的地方迷路;忘记家人姓名和日常用品的名称。进一步发展,疑似患者会不再注意自己的外表,忘记特别重要的事情,不再关心和从事自己特别的喜好。

由于阿尔茨海默病是许多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症状一般由其家属最先发现。因此,家人发现相关情况后,应主动督促和带领有认知障碍者就医诊断。

此外,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措施,而这无关年龄。在此方面,由全球神经病学专家制定的全球首个阿尔茨海默病循证预防国际指南,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比如,多从事认知活动,如阅读、下棋等刺激性脑力活动;避免罹患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在年轻时应尽量接受较多和较高水准的教育;坚持定期体育锻炼;不吸烟、不喝酒;保证充足的睡眠等。

事实上,对年轻人来说,努力养成并保持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是为了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也大有益处。

撰稿 / 张田勘(科普作者)

编辑 / 徐秋颖

好了,关于年轻人也会“糊涂”,预防阿尔茨海默病要趁早 | 新京报专栏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