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外卖下单羽绒服,即时零售成实体门店增收新主场

2022-12-06 19:05:19来源:封面新闻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封面新闻的外卖下单羽绒服,即时零售成实体门店增收新主场,如果您对外卖下单羽绒服,即时零售成实体门店增收新主场感兴趣,请往下看。

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张越熙

伴随今冬最大寒潮袭来,成都多地迎来了今冬的第一场雪,也令不少“爱玩”的市民欣喜不已,很多成都消费者选择“即买即达”的外卖方式采购滑雪和玩雪相关装备,根据零售平台美团的数据,11月27日至30日,成都市滑雪相关装备的订单量环比增加了14倍,雪地靴增长了7倍,手套订单增长了138%,围巾订单增长了145%。

无印良品上线外卖,销量增长60%

在成都太古里无印良品旗舰店,当班营业员一边线上回答下单用户的提问,一边将打包好的商品递给外卖小哥,由于成都突然降温,记者注意到打包好的很多商品都是与御寒有关,围巾、手套、羽绒服……一应俱全。

骑手在店内取货

寒冷天气也考验着成都市民的御寒衣物储备,一些急需羽绒服的消费者选择通过外卖点单,据美团数据显示,11月27日至30日,羽绒服外卖单量环比前四日增长了293%,仅11月30日当天就有97件羽绒服通过外卖骑手送到成都市民手中。

在无印良品也不例外,降温以来,羽绒服线上的整体销量比平时增长了60%,增长的来源主要就是外卖下单。“因为这家店铺在市中心,距离稍微的远一点的消费者不愿意出门的话,就可以通过外卖下单。”王店长说:“外卖平台上的品类跟线下店铺是一样的,无论服装还是生活用品,都可以通过线上下单。”据其介绍,在今年6月,基本全成都的无印良品都已经上线美团,本来是试试看的打算,没想到带来了令人惊喜的销售业绩。“夏天销量靠前的主要是水杯、服装以及家居用品。尤其是x款在小红书上走红的水杯,一上线就成为爆款。”

据了解,在无印良品美团外卖下单的商品品类中,成都本土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服饰和家居用品,也有不少酒店消费者下单洗漱用品以及卫生用品。除却消费半径距离的因素,大多数消费者选择外卖下单主要还是觉得方便快捷。“我住在新都,上班在东门,基本就是单位和家一条线,周末一般也就宅在家里,没什么逛街的欲望。”消费者刘女士说:“中午吃饭时间我下单,半个小时就到了。加上它家的尺码我很熟悉,基本没什么退换货。”

与刘女士说的大抵相同,王店长给出的数据是——上外卖平台6个月来,退换货率基本在5%。“半小时达的客群主要是店铺半径5公里左右的人群。”王店长介绍说,一般情况下,这家店外卖销售基本能占到整个销售的40%左右,但如果平台搞一些减免或者促销,销售的量能达到60%左右。因此,基本全成都的无印店铺在外卖平台上都是全品类商品售卖。

实体门店拥抱即时零售,加速线上线下融合

尼尔森此前发布报告称,中国80%的非连锁店具有社区属性,将在未来五年迎来新一轮渠道机遇。业内人士表示,“一店多能”催生社区新业态,加速线下店业态升级。外卖小哥和社区万能店,正在打通物流“微循环”的最后一百米,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

众所周知,无论是大型商超还是专卖加盟店,当下的线下客流都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大量的消费者虽然不能到店,但是即时性、便利性的消费需求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线上下单,最快30分钟送达”的即时消费体验渐渐被大家接受。值得注意的是,大量消费者的即时消费需求也从原来的餐饮,逐步延伸至各类商品,譬如休闲零食、生活用品、护肤品、宠物粮食、服装服饰等等,这就让所有商业体不得不加速拥抱“即时零售”新业态。

从经营现状来看,第一批投身即时零售的商超和便利店均尝到了甜头。根据美团数据显示,今年1-7月,平台上的品牌超市便利店即时零售订单同比去年增长了39%。

即时零售所显现的刚需性,全场景消费特点,已为行业打开了一片新蓝海。根据罗戈研究院发布的《2022 即时零售履约配送服务白皮书》显示,近几年即时履约配送订单量呈爆发式增长,2021年订单量达到308.5亿单,即时履约配送用户数超过6亿人,年复合增长率为26.22%。预计到2022年底即时履约配送订单量将突破400亿单,用户规模将突破7.5亿人,逐步接近2021年中国网民总人数10.32亿人。

10月底,住建部、民政部就曾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鼓励试点社区可以基于适应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大力配套建设便利店、菜店、食堂、邮件和快件寄递服务设施、理发店、洗衣店、药店、维修点、家政服务网点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这也意味着完全符合《通知》条件的“即时零售”将正式迎来高光时刻。

随着全国“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推进,城市社区商业日渐繁荣,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等新模式应运而生。“一店多能”逐渐成为商业实体店的发展方向。借助互联网零售企业,多业态融合的“商业万能店”,也在“烟火气”中寻到了商机。

好了,关于外卖下单羽绒服,即时零售成实体门店增收新主场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