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郑荣明:每一个创作者都应该正视和重视书法评论

2022-10-30 09:06:33来源:新快报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新快报的郑荣明:每一个创作者都应该正视和重视书法评论,如果您对郑荣明:每一个创作者都应该正视和重视书法评论感兴趣,请往下看。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回顾十年前,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下简称:省书评协)执行主席兼秘书长郑荣明回忆称:当时广东书法的学术力量整合得不够,学术活动的规划也不系统,经过十年的发展,省书评协不仅成为中国书法界“独一档”的存在,也为推动书法学术、书法批评的繁荣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他表示,每一个创作者都应该正视和重视书法评论。

认为书法评论可以指导书法创作是误识

收藏周刊:成立省书评协这些年,书坛的“书法评论”氛围,您感觉有何变化?

郑荣明:十年前的7月,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成立。当时,我还在广东书法院担任学术部主任,在规划相关工作时,希望建立一个更加灵活的广东书法学术机制,起初想把原广东省青年书法理论研究会改组,但因考虑人员关系有些复杂,就有了另行建立一个学术团队的想法,并与王世国、陈志平等不谋而合,同时觉得“理论”稍显“高冷”,于是就生成了“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的概念。我们的谋划,得到了时任广东书法院院长刘小毅的大力支持,再邀请祁小春、黎向群、王志敏等同作“发起人”“大事”就此而成。大家合计:日后以“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的架构和灵活机制,与广东书法院的学术工作相配合,努力将广东书法学术事业引入一个新的高度。

其时,广东书法学术界已经开始涌现不少人才,但是学术力量的整合显得不够,学术活动的规划也不是很系统,“散兵游勇”式的状况自然无法形成一种势力,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的成立,则很好地改变了这些。经过了十年的努力,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不仅成为中国书法界“独一档”的存在,而且的的确确为推动书法学术、书法批评的繁荣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其中,有两个方面是最值得我们骄傲的:一是我们的主席团成员都已成长为广东书法界的学术领军人物,在各个地域、在各大高校发挥着引领方向的关键作用,有的甚至成为全国书法界的学术中坚,而他们形成的“合力”,则几乎形成为一个“广东书法学术军团”,已在中国书法界崛起;二是我们作为“评论家”的影响力,已经辐射到各个领域,在“学术、高度、公益、阳光”的充分践行中,建立起“正能量”“大作为”的鲜明形象,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收藏周刊:您认为书法评论和书法创作应该保持怎样的关系?

郑荣明:最直接地说,书法评论就是对“书法创作”的鉴赏和批评,关联到创作者、创作现象和思潮、作品三个方向。

书法界长期有一种误识,认为书法评论是可以指导书法创作的。其实,书法创作是一种“实践”行为,其本身有着自己的方法和方法论,而书法评论则是一种“理性”行为,它的“方法和方法论”与书法创作大相径庭。书法评论介入书法创作,是以一种“观照”的方式,主要在于价值判断、审美辨识和思维寻绎,并不形成直接的“指导”——对创作的具体分析和技法指导,自有“创作理论”这一块存在。

所以,事实上,从事书法评论者,是不一定需要直接去搞创作的,只要评论者真正懂书法,他完全可以独立地完成书法评论的工作。而“懂”的内核,主要在于,他具有书法史的通识甚至深入研究,他具备高超的书法审美判断能力,他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和判研书法的历史规律和发展方向,这些,显然是属于“学科”类别的,与“创作能力”并无因果关系。书法评论对书法创作有着方向、深度、高度上的提点和引领作用,同时还经常通过“批评”的方式对创作的时风、潮流进行干预、纠偏,保障书法事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每一个创作者,其实都应该正视和重视书法评论。

令我们很欣喜的是,当今大多数书法评论家在辛苦地做着学科的积累和研究,在夜以继日倾心地思考着、呈现着批评的光芒,同时又醉心笔墨、力求心手双畅,努力成为一个更具高度的书法家。

“好的书法评论,要能发掘出好的创作者”

收藏周刊:怎样的书法评论才算是好的评论?

郑荣明:好的书法评论,必须是“有思想”的书法评论。书法评论对书法创作有着方向、深度、高度上的提点和引领作用,同时还要经常通过批评的方式对创作的时风、潮流进行干预、纠偏。

这里,实际上存在着四个“判断”,即:价值判断、审美判断、思维判断、方向判断。毫无疑问,这四个判断都是充盈着“思想”的,“思想”是评论家最为重要的武器。

“判断”的前提是“发现”,所以,好的书法评论,要能发现、发掘出创作者笔下、创作风尚中“有意味”的东西,甚至还能发现出创作者自身都“懵懂”,创作潮流中隐藏的意识、思维、方向,而后加以提点。所以,优秀的评论家都是“目光如炬”的捕捉者,而要具备这样的素养和能力,严格的“学科”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那些只是技法分析、技术判断,而后表扬、赞美一番即成文的所谓“评论”,是完全不合格的。严格地说,它们根本不属于“书法评论”的范畴。

收藏周刊:目前书坛存在哪些现象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

郑荣明:目前的书坛,最令人痛心和担忧的是,绝大部分“书法家”都是没有思想的,甚至连“思维”都缺乏。

艺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表现,而我们书法界的绝大多数人,从事的基本上都是“再现”的工作,即搬运、模仿、复制、做旧、嫁接、跟风,这样的低端劳动,在一些人“回归传统”“致敬经典”“文化性”的高级“忽悠”下,竟堂而皇之地成为了书坛“主流”,创新和时代精神,在人群最为庞大的书法领域,竟然被集体地漠视,而且这种“漠视”完全被“正常化”,这实在是一种悲哀。

我曾经在2019年的《书法》杂志发表过《当代书法“十批判书”》,对当时书法的种种不良现象和缺失作过比较系统的批评。我只想再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和每一个时代都力求书写时代风貌、表现时代风韵,这才是“书法文化”“文化书法”的核心所在,如果传统经典只被后人用来复制模仿,被人当做“改头换面”地嫁接、“美颜”式地装修的素材,那这样的回归、致敬,毫无思想的再现,我们还是不要了。

“激发‘思想’和审美教育,更是当务之急”

收藏周刊:近日,书法被正式提升为一级学科,与美术平级。这引起了书家高度关注,并伴随争议,其中的利与弊,您认为如何?

郑荣明:书法成为一级学科,是大好事,也是我们这一代人之前的愿望,而今“梦想成真”,令人十分振奋!

但书法要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级学科”,要走的路还很长。书法界太多乱象,当代书法的“江湖气”甚重,往往让人觉得很低端;书法的文化和艺术,一直辨识不明,实用和专业又长期“剪不断理还乱”,所以,在所有的艺术类别中,书法的专业和学科性质是最难界定的。据我们所知,目前,各大高校的书法专业本身就各具一格,正说可称之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反说则可能是五花八门、山头林立了!所以,“学科”标准的明确界定,自然是当务之急!但对于整个书法界来说,我以为,激发“思想”和审美教育,更是当务之急。

人物介绍

郑荣明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考级中心考官、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暨南大学艺术学院校外硕士生实践指导教师、华南师范大学珠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岭南书法院院长。

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广东省蓝态幸福文化公益基金会 联合出品

好了,关于郑荣明:每一个创作者都应该正视和重视书法评论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