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青海日报的“党建+”让牧民生活更美好,如果您对“党建+”让牧民生活更美好感兴趣,请往下看。
本报记者 尹耀增 通讯员 青组
从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城出发,沿着玛可河向西走,不到5公里就来到江日堂乡。这里青山环绕、流水潺潺,环境优美,充满勃勃生机。
江日堂乡地处县城边缘,是班玛县具有城镇化特征的乡村,俗称班玛县“城乡接合部”,下辖尕日麻、多日麻、阿什羌、更达4个村14个生产合作社,总人口758户4191人,人员流动频繁,生态环境治理、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难度较大。
为此,江日堂乡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在各村公示调解员二维码,群众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反映矛盾纠纷诉求,足不出户就能化解矛盾纠纷,打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实现了矛盾纠纷“随时调”“随手调”,并成功依法化解10余起矛盾纠纷。
“进入新时代,我们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和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以‘党建+班玛经验’为引领,着力开展抓党建促落实‘四联三卷’工作机制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使基层社会治理更显党性、更接地气、更惠民生。”江日堂乡党委书记才东说。
江日堂乡以“党建+班玛经验”为统领,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职能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项目发展、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党性教育培训、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推动全乡各项事业全面升级。
“我们的多日麻村是一个有三四百年石刻历史的村子,还有一个成立了40多年的藏戏民间艺术团,咱们一起去看看。”跟着才东的脚步,我们来到多日麻村村民活动中心二楼的一个活动室。
里面摆放着藏戏团所获得的各种荣誉,这是他们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多日麻村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产业发展也蹚出了新路子,还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间宣传队。
最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多日麻村党支部书记果洛再拉雕刻的一枚党徽,工艺精湛。
“多日麻”意为“石刻部落”,石刻是当地村民谋生的手段之一,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会石刻手艺的人。他们以家庭小作坊的形式,将这门技艺一代代传承至今。
今年35岁的总巴是村子里的一名石刻技师,2016年开始学习石刻,2018年年底能独立完成文字性的石刻作品,他说他至今还记得自己第一笔75元的石刻收入。
说起第一笔石刻收入,总巴记忆犹新:“当时总共刻了五块石头,每块石头15元钱,刻了三个多小时。”如今的总巴手法日益熟练,技艺也更精湛,这不仅在于他的刻苦练习,也源于当地政府对石刻的重视。
“我们组织了10余期专门的石刻培训班,指导当地的年轻人学习石刻技艺。通过不断加强培训力度和频次,更多的牧民群众掌握了石刻技艺,同时保护当地石刻技艺的传承。”
总巴参加过的大大小小的培训有近30次,除了学习石刻的手艺外,还学会了跳舞,并且成为了藏戏团的一名演员。
“后来找我做石刻的人也多了,每年能多增加2万元左右的收入。”总巴笑着说。
2021年,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助力乡村振兴,多日麻村党支部建立“党建+产业”发展模式,着眼市场需求,立足资源优势,依托传统的石刻技艺,利用上海援建资金100万元和乡村产业振兴专项资金300万元,在多日麻村建立起了一个石刻厂,以此来提升当地石刻产业效能,增加当地村民收入。
石刻厂房已经建好,部分机械也已经到位,但是受疫情影响,目前石刻厂还未正式投入使用,但已经收到100多万元的订单。
“我们要紧紧抓住党建引领这个关键不松劲,在‘党建+’方面下功夫,做文章,不断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领全村群众增收致富,让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精神生活也更加丰富。”果洛再拉说。
好了,关于“党建+”让牧民生活更美好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